全球首个8K级“第二现场”背后有强大技术支持 北京树立超高清视听“北京样板”
4月19日,国家大剧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首场直播,同步在全国多个省区市的25家剧院、百余家影院等地点播放,让2.5万观众同步欣赏到原创话剧《林则徐》的演出,标志着超高清关键技术的联通跨界融合有了最新应用场景;昨日,北京卫视超高清频道正式开播,用“超高清”的视角讲述“超丰富”的故事,展现“超美好”的生活,完成由试播到开播转变这一切都意味着,北京市广电局牵头实施的超高清视听先锋行动计划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为全国超高清产业发展树立了“北京样板”,进一步发展了广电视听新质生产力。
作为全球首个8K级超高清“第二现场”,4月19日晚的直播刚结束,观众的好评就通过各个社交媒体涌现出来。
“演出地点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而我们和北京观众的区别是,不能亲临现场看到真人,但我们可以看到清晰的大屏幕,还能看到幕后、舞台、道具、化妆间,还有导演和主演的采访”、“昨天我和孩子在同一时间看,他在大学校园里看,我在家里看。好剧、好直播、好创意”
北京市广电局相关工作负责人也感慨:“整场直播画面非常逼真、色彩非常饱和,甚至有一种裸眼3D的感觉。超高清先锋行动计划推出以来,很多应用场景都在北京落地生根,此次第二现场便是应用场景的最新体现,能把优质资源推送到全国,让各地的观众也能够沉浸式体验剧情。”未来北京将复制推广这种模式,让山区边陲的观众都能看到首都带来的文化大餐,让“第二现场”助力大戏看北京。
为了更好地加快超高清视听技术落地应用,近日,北京市广电局发布了“北京市十大超高清视听创新应用场景”,包含亮马河铂宫闸13K3D数字体验空间项目、基于超高清视听AR/MR文旅交互创新场景应用项目、数字艺术中国超高清沉浸艺术系列展等覆盖数字体验、文旅、艺术、车载、剧场的创新应用项目,展现了超高清视听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和深远影响。这些创新应用场景不仅推动了视听产业的转型升级,更在提升人类感知能力、丰富文化体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月22日,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25)开幕式暨主题报告会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北京样板”的经验在会上与全国同行得以广泛交流传播。
据悉,今年3月28日,在北京市广电局的推动下,卫视4K超高清频道已率先启动试验播出。该频道采用全链条4K制播系统,每日首播原生4K节目长达4小时,并通过有线电视、IPTV及新媒体平台同步覆盖,让观众足不出户便能享受极致视听体验。从试播到正式开播的跨越,彰显了技术落地的效率。
目前,北京卫视已有《档案》《养生堂》《暖暖的味道》《为你喝彩》《向前一步》《生命缘》《大戏看北京》《身边》8档常态化自制节目实现超高清制播,《一米花园》《博物馆之城》等2档季播节目完成画质升级,逐步构建起以高质量内容为核心的超高清节目矩阵。
作为全国广电系统改革先行者,北京市广电局以“硬核政策+专项资金”双引擎驱动产业发展。通过设立全国首支超高清视听产业发展支持资金,累计撬动50亿元社会投资,带动经济效益超300亿元。一年来,北京不仅实现超高清内容供给突破6万小时,更推动162项技术创新成果落地,培育1100余家相关企业,形成“采集-制作-传输-显示-应用”全链条升级闭环,推动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开辟出“科技+文化”深度融合的北京路径。
未来,北京市广电局将持续深化“北京大视听”战略,以制度创新激发产业活力,以技术突破赋能文化表达,加速推进视听技术与多元场景的跨界融合,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中国数字视听制作中心。让“北京样板”成为彰显中国软实力的闪亮名片。
当前,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已由高起点攻坚转入高质量推进的常态化阶段。
4月上旬,北京地区的毛白杨最先进入飞絮期,柳絮在杨絮飘飞10天左右开始启动飞舞季。在飞絮期,每天10时至16时为高发时段。
在建轨道交通24号线是重庆首条全自动驾驶、首条采用云化物联网融合平台的轨道交通线公里。IM电竞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