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IP转化为城市IP 南京“超”级出圈
这个周末,“苏超”的激情又要“燃”起来了!8月17日,万众瞩目的“苏超”南京队对阵盐城队的比赛将开战。8月15日,已经有第一批“苏J”球迷赶赴南京,手持球票“优惠通行证”,开启愉快的周末观球度假之旅。
“苏超”举办以来,“足”够精彩的赛事和热梗,带来一场全民狂欢。南京将文商体旅深度融合,通过文化融合、场景创新和产业联动,成功地将赛事IP转化为城市IP,在全国“超”级出圈。
“8月15日我和弟弟开车从盐城去南京看球赛,顺便玩两天,有需要搭顺风车的吗?”“周末去南京看球,宝子们能分享个两日游的攻略吗?”……昨天,记者在小红书上看到,已经有不少盐城市民和“苏超”球迷行动了起来。
为精准接住这波流量,南京早早做好了准备。在夫子庙大成殿,工作人员忙着调试设备,为晚间上演的大型音诗画舞台剧《十朝都会南京城》做演练。8月15日—8月17日,包括夫子庙大成殿在内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6家知名景区景点,对盐城市民和持8月17日南京队主场球票前来的球迷均免票。
8月17日举办的“苏超”南京队对阵盐城队的比赛,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被南京纳入“跟着演出(赛事)游南京乐享‘1+3’优惠活动”。观众只要拿着8月17日的赛事票根,就可以享受南京共367家经营主体带来的各项福利,涵盖景区景点、住宿餐饮、商场购物、打车出行等优惠。
“苏超”揭幕以来,南京通过将名胜古迹、历史底蕴、地方美食等特色元素深度融入赛事,发放琳琅满目的“文旅大礼包”,吸引众多球迷和游客“跟着赛事游南京”,强力拉动了文旅消费。
以7月5日“苏超”南京队主场对阵苏州队的比赛为例,现场观战的球迷为60396人,刷新“苏超”单场观赛人次纪录。全市的国家、省、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纷纷开辟“第二现场”直播,文商体旅融合打造出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消费新场景,成为球迷和游客休闲看球的好去处,也成为新的城市文化打卡点。
在熙南里街区,精彩的足球赛事拉开了熙南里第二届夏日夜经济消费季的序幕,众多球迷和游客看“苏超”、品美食、赏非遗、观演出、逛市集,享受各种消费优惠,“一站式”体验“体育+文旅”融合的双重乐趣。7月4日—7月6日,熙南里街区累计迎客9.5万人次,直接带动消费额273.36万元。
在南京国展中心,7月4日—7月6日举办了2025第三届长三角(南京)旅游装备博览会暨第38届南京房车露营博览会,晚间同步开张“HI啤露营集市”。球迷和游客白天逛房车展,晚上喝啤酒看“苏超”。3天展览共迎来全国观众约3.5万人次,3天共拉动全品类销售额超亿元。
紫金·钟爱里作为南京首家骑行主题街区,“苏超”期间在街区设置了40平方米超清大屏进行“第二现场”直播,举办了一系列“足球+骑行”活动,如趣味挑战赛、荧光夜骑等,拿着赛事票根还可以在众多商户享受消费优惠。7月5日至今,街区累计带动消费额105万元,客流量同比增加15%。
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监测平台显示,7月4日—7月6日,全市景区景点、文博场馆、文化街区、乡村旅游等监测点接待游客量218.1万人次。7月5日球赛当天,有景区客流量比前一日激增近4倍。另据市文旅局数据,7月5日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长江路、熙南里等3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消费额环比分别增长15.5%、59.3%、182.7%;南艺后街、百家湖1912两家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消费额环比分别增长98.5%、43.1%。
银联商务数据显示,7月4日—7月6日全市文旅消费总额27.2亿元,异地文旅消费额17亿元,位列全省第一。美团全平台数据显示,7月4日—7月6日南京游客规模全省排名第一、全国排名第二,7月5日南京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255%。
周五晚上到江苏大剧院看展演;周六白天到红山森林动物园游玩,晚上到德基艺术博物馆参观《金陵图》;周日打卡南京街巷的特色美食,晚上到新街口找个“第二现场”看球赛——这是安徽姑娘周小姐列出的本周末到南京看球和旅行计划。
哪怕是抢不到球票,也能在南京感受“全域狂欢”的快乐。借助“苏超”热度,南京精心打造的“第二现场”让南京“全域沸腾”,球场上的热情向着消费端传递,化作拉动城市人气和市场消费的强劲引擎。IM电竞
每到有“苏超”比赛的周末,南京新百正大门广场就成为人气聚集地,大屏之下,几百人一起观赛。“我们在广场上设置了观赛区,更有空调、冰块、啤酒、冷饮、美食等,让大家能聚在一起感受‘苏超’的快乐,同时也能带动商场的人气。”南京新百相关负责人说,每轮比赛期间,都有很多市民来观赛、消费、娱乐,商场的客流量及销售额均实现明显增长。
借助体育赛事的强大凝聚力,六合区葛塘街道融合多元消费场景,将沉浸式观赛、特色美食体验与便捷购物服务有机整合,今夏的“夜经济”格外火热。美利广场“第二现场”的大屏下齐聚千名观众现场观赛,美食集市不仅有招牌的啤酒、小龙虾、烧烤,还有各式传统小吃、饮料甜品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在葛塘街道的绿茵场上,由辖区16支草根球队参与的群众足球赛也在今夏开赛,专业赛事的魅力与本土足球的热情交融共振,人气值、热力值、消费值等不断上涨。
“苏超”揭幕以来,南京深度发掘票根经济,进一步促进文商体旅融合发展,以“苏超”IP带火南京城市IP,“聚粉”又“吸金”。
银联商务数据显示,7月5日当天全市文旅消费总额9.8亿元,环比前一日增长17.5%。在“吃住行游购娱”文旅消费六大类中,购物环比前一日增长50.6%,娱乐增长50.4%,餐饮增长36.9%。
南京市商务局数据显示,7月5日南京队主场比赛期间,全市66个设置直播观赛“第二现场”的重点商场、街区、商家吸引观赛客流量25.4万人次,拉动总客流量142.5万人次,同比增长30.1%;带动商品销售额3.4亿元,同比增长16.5%。当天,元通商圈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1.2%,江宁百家湖商圈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9.4%,新街口商圈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6.2%。周边住宿餐饮样本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33.2%。从重点线上平台订单情况看,餐饮订单量同比增长30.2%,酒店过夜客人数量显著增长,五星级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59.4%。
越来越多的球迷和游客在南京慢下来、住下来。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监测平台显示,7月5日,纳入监测的星级饭店和部分品牌酒店入住率达83.1%,营业收入环比前一日增长29.4%。其中,南京华泰万丽酒店等14家酒店入住率达90%以上。
“苏超”既激活了地方经济,又输出了城市IP文化符号。如何将热度持续,让城市“长红”?专家们纷纷献计献策。
南京商业地产商会智库专家苏晓晴表示,“苏超”作为江苏今年夏天最出圈的IP,对商业消费和文商体旅融合的带动作用显著。一方面,其凭借全省乃至全国关注度,为江苏各个城市带来了非常大的人气和流量,南京推出的“跟着‘苏超’游南京”票根经济活动带动了商圈、街区、景点的客流量与商品销量,“眼球”效应非常明显;另一方面,比赛期间,“第二现场”的设置,带动了消费增长,比如酒吧、餐饮因转播赛事客流量大增,相关领域也借势推出了一些特色的互动活动,成功引流并传播品牌。
他建议,要推动“苏超”从网红型IP转化为长红型品牌,持续带动体育及体育消费,促进消费结构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倾斜。同时,要鼓励更多商家和文旅项目借助“苏超”热度,结合南京的资源禀赋,创新服务消费形式,为消费者带来更好更新的服务消费体验,形成有特色的消费IP。
南京旅游业协会执行会长奚建平表示,“苏超”对文旅消费的带动,关键是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场景消费。要以创新观赛场景为核心,推动商场、街区、景区联动,通过主题布置、互动体验延长消费链条,将观赛客流转化为沉浸式“消费流”。他认为,在如今“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全域旅游大背景下,旅行社可以设计“赛事观赛+城市游览+运动体验”套餐,联动体育场馆、运动街区开发特色项目。即便“苏超”结束之后,仍然可以继续深耕体旅融合,强化与体育、文旅及球迷组织的协同合作,持续为城市“揽客”。
他提出,“苏超”与文旅的融合模式还可延伸至马拉松、篮球等更多赛事,组织观众跨城观赛活动,推动旅游企业与体育产业深度整合,这既是当下消费升级的抓手,更是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道。